「共生设计」如何为产品带来更直觉的体验价值?

「共生设计」是来源于日式建筑中的设计思想,即与自然融于一体的建筑理念,最具有代表的则是日式园林不可或缺的借景,及日式和屋的风场定义,让建筑这个产品本身,与环境中的要素更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黑川雅之在「依存与自立」这本书中曾经提到:每个建筑的单元都有一种气力(energy),而正是由于人们对于气的感觉,才会对石头,柱子本身构成的建筑,自然地形成空间的感知,从而更好地产生心灵的依存,更直觉式地体验建筑本身的功能设计。

而本周我们探讨的「共生设计」也是从这个思考点出发,如何能让智能产品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新颖存在,而是能够与环境中已有的物之间产生连接,解决这个场域下的问题点,让人自然地回归到场景本身,享受心灵的依存感。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6个「共生设计」的例子,看看产品与环境的连接,都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

1. 将触摸媒介变得「柔软又形象」

坚硬的玻璃屏幕触感,天然地将内外真实与数字两个空间隔离开来。随着高清成像技术的发展,数字环境还原度越来越高时,如何能让人们更有沉浸感地去融入到虚拟空间中呢?

Netflix推出的「我们的星球」展览,运用了一种柔软的织物屏幕来呈现自然影像。当用户与其互动时,则会借用自然界中本身存在的反馈形式,比如用影像来模拟海洋波纹律动开来的场景,让用户感觉仿佛是推开了一道海洋之门,走入了异空间中。

2.将警告提示与音乐反馈融合

高速路上会遇见各种警示标识,自驾时偶遇的这个音符标记又有什么交互寓意呢?

匈牙利高速偶遇,该标识寓意接下来会出现可以奏乐的「刹车带」。为了提醒驾驶员小心驾驶,国内更多使用让人忐忑难受的「突突」带,而这段刹车带则采用了奏出音乐的语音反馈设计,让人被提醒时也倍感快乐。许多自驾司机为了体验这个,还特意会主动去行驶到减速带上,和车内的朋友一起猜测这是什么乐曲。让高速减速的理念自然地被人们所接受。

3. 将IP形象更自然地放入到环境中

今年的KAWS展,是以虚拟方式在全球各地进行展出,光是一个形象的购买就需要1万美金,还已经被一抢而空。除了它是潮牌大神的作品,是怎样的设计思考为这次展览增加了更多抢购价值呢?

英国Acute Art策划本次展览,通过AR技术将KAWS和各国文化地理街道结合,在ins上掀起了一阵限量打卡的社交风潮。产品自有的IP属性,通过增强现实更加无边界带给用户,并给予了与用户自身相关连接信息。

4. 将大数据变得更有人味

卫星数据对人们来说,是一种生僻的存在,但现在的数据或者卫星公司却想将数据与C端用户连接起来,产生更多社交或者分享的价值,从而获得更民用的商业价值,但应该如何思考呢?

来自Experiments with Google的「Land Lines」,利用机器学习和路径检测算法,预处理所有卫星图像的路线线条。当用户用手势交互在界面中随意绘制一条路径时,即可给到这条路径已经存在的「世界道路」,对用户而言,这也是一种对世界的探索和感知,会获得一种「原来还有这么个地方存在」的惊奇感,从而更好地建立了技术与数据之间的联系。

5. 将看不见的区域变得可视

AB柱设计提升了汽车产品安全性,但却会产生驾驶员视线盲区的问题,对道路行人产生危害,如何解决呢?

美国8年级学生 Alaina Gassler在美国SE Fair 2019上的设计,她的设计理念即是通过摄像头实时捕捉到车外的道路环境实景,并通过视觉识别计算,判断出A柱遮挡的区域后,再通过车内投影还原到A柱上,辅助驾驶员判断。让汽车行驶在道路上时,不再忽略行人与其他物体。该设计获得了SE Fari 2019年的最高奖励。

6. 将孩子更好地与自然连接

现代的孩子越来越沉迷在手机屏幕中,而忽略了车窗外美妙的风景,如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去更多认知真实世界呢?

“Road Tales”是一款基于定位、联合大众汽车为荷兰儿童设计的根据路途风景听故事的车载应用。过车载摄像头识别到路途中的风景,结合LBS定位系统,为孩子提供车窗外风景的童话故事

7. 将智能改造融入城市变化

邮政流程的数字化升级,不是增加一块触摸屏或是直接堆砌技术手段,而是需要考虑如何让它更自然地融入城市已有规则和发展中

美国邮政UPS设计了一个语音交互的智能邮箱📮,区别于原有的造型更像是一个小机器人。邮筒顶部设计成平面,及与Amazon Echo类似的灯光反馈,可以让人们更自然地称重邮件,及通过语音交互寄送真实邮件。

- Posted in: Blog

- Tags:

0 条评论 ,2,969 次阅读

发表评论

  1. 既然来了,说些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