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当设计师很大地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发散型思维和聚合型思维。

别人我问题的时候,我基本上就是两个思路:

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发散型思维)

2. 事物与事物之间有没有共同点,有没有“中心思想”。(聚合型思维)

学设计的同学很熟悉双钻图,它很好地展示了,在设计过程中,在什么阶段,你应该以怎样地方式思考。但是我同时认为,这两种思考方式并不局限于设计流程本身,而是两种看待事物的手段。像两种镜片,随时拿起来看看,尤其是在工作中,能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举个例子,一个新来的设计师过来和我say hello。Hey Ming, 你可以给我介绍一下移动端的的情况吗?啊,移动端,目前我们主要有获客和激活两块,然后还有不同的用户类型,他们的体验是不同的,吧啦吧啦。

感觉只要抱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心态似乎自己就可以瞬间摆脱社交恐惧症的状态侃侃而谈。当年还是萌新的时候,最怕别人问我这种特别大的问题,别人的问题大,我回答的也大。哪怕装深刻说一些高深的词汇,表现也是肤浅的。

再举个例子,一个设计师给我介绍了她的方案,我会努力观察她的项目和我有没有共同点,如果有的话,她做决定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出发点的哲学和原则是合理的,那我可不可以也本着这样的思路去对待我的方案,有哪些原则上的矛盾,她为什么这样做,我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可能对齐。这种心态在跨团队,跨org的项目中是十分必要的,不仅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并且你的高视角会帮助你获得更多的机会。

发散(diverge)和聚合(converge)的过程,目标都是简化。发散(diverge)是让模糊的问题打碎,让单个物体都变得有迹可循,容易定义。如同一团模糊的雾气你根本无法定义里面是什么,但是分析成分之后研究起来就容易多了。聚合(converge)是让所有问题回归本质,如何让一个复杂的问题剥去表面的干扰,回归最原始的逻辑。无论UberEats,DoorDash, 饿了么,还是美团外卖,“我定的不是外卖”而是“如何让我在短时间内不花精力地使食物瞬间出现在我面前”。

“发散”的场景 Divergent Thinking

  • 一个非常模糊的问题,通过用户研究确定不同用户群,不同场景,让需求具体化。
  • 一个设定好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发散大家的思路,获得更多的可能性。
  • 产品设计中个性化,千人千面的策略。
  • 设计中的横向迭代。
  • 竞品分析探索业务边界。
  • 增长实验中设一个控制组,多个对照组。

发散的时候,要有统一的细分标准,隔离各个单元然后互斥(mutually exclusive),研究起来会更容易。其实用户研究的时候就是这样,我们制作persona的时候都在抓典型,而不是简单归为男性,女性,老人,小孩。即使产品的目标是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用户,但前提是对症下药。成语说的好,见招拆招,各个击破嘛。

“聚合”的场景 Convergent Thinking

  • 设计规范的一致性。
  • 统一的设计原则指导不同的设计决策。
  • 一个产品的性格和人设一定上支撑了产品的市场。
  • 相似功能之间的整合。
  • 各种各样的功能是否有总领全文的目标。
  • 在设计一个新体验的时候,不要被已有的各种工具所干扰,努力寻找用户真正的核心需求。
  • Job to be done framework(不了解的同学请自行搜索研究)。

回想起当时在做广告管理工具的时候,有一个极为复杂恶心的工具叫Power Editor。为了让需求跑起来,莫名其妙设计了很多很多功能,但是,这些真的有必要吗?后来这个工具的核心目标和value props都快成了我的座右铭 – Help advertisers manage ads data efficiently at scale. 我们设计的任何一个功能如果不能支撑这个目标,那么这个功能就可以在聚合(converge)的过程中被剔除。

在做头脑风暴的时候,我们会对不同的点子进行组合,归类,那些重复的,或者远离主题的点子基本上就会被搁置或剔除。抓住问题的“中心思想”在设计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
需要区别对待和需要抓住其中一脉相承的理念,他们中间是有交叉的。我无法定一个死的原则和标准,来说明在面对“一致性”和“个性化”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运用他们。只是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了的时候,如果想要简化,我们有这两种思路可以参考。

- Posted in: Career

- Tags:

0 条评论 ,3,696 次阅读

发表评论

  1. 既然来了,说些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