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

作 者 简 介

[美]卡罗尔·德韦克

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研究者,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其研究成果获得了广泛赞誉,著作《自我理论:动机、人格和发展的角色》被世界教育协会评选为年度好书。

 

目 录

一、人的两种思维模式

二、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

三、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四、思维模式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五、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正 文

一、人的两种思维模式

1.固定型思维模式

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让人们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2.成长型思维模式

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

 

二、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

1.对自身评价的准确度不同

  •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对自己能力的评估非好即坏,所以难免失真。他们的评估结果,有些被夸大,有些很模糊。
  •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培养,所以对自己的现有水平,他们能以开放的心态评估。同时,由于以学习为目标,他们也需要对自己的现有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评估。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2.对成功的看法不同

  •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希望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这让他们极力掩饰不足,最后变成不爱学习的人。
  • 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而这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

3.对失败的看法不同

  •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看来,如果他在某件事中失败了,他就成了失败者。在这里,他们的失败,从一种行为转变成了一种身份。
  •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看来,即便失败是痛苦的,但它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且,我们还能从中学习和受益。有如今年解读的第一本书《反脆弱》所说,从失败和挫折里受益,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4.对努力的看法不同

  •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只有无能的人才需要努力。如果你需要为某件事付出努力,说明你不擅长做这件事。
  •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觉得,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他们欣赏天赋,更崇尚努力。

5.脑波不同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脑波研究室,两种思维模式的人进行了一项测试。他们在回答问题,并得到反馈时,脑波显示出不同的反映。

  •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只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有兴趣。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答案的对错上,他们对帮助学习的信息没有兴趣。
  •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高度关注提高知识水平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

 

三、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1.固定型思维模式限制人的成就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屑于努力,不注重学习方法,把他人当成审判者而不是同伴。这将阻碍他们取得成就和获得成长。

2.成长型思维模式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取得成就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能明确目标,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并乐于向同伴学习。这将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和取得成绩。

 

案例1:医科大学学生的不同思维模式

作者跟踪观察了某医科大学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发现,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学习成绩更高。这类学生即便在某次测验中表现不好,下次也会努力赶上。而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如果考得不好,他们的分数就很难提高。

在学习方法上,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像吸尘器一样,试图背下所有东西。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则注重学习方法,善于寻找学习规律,并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案例2:加菲尔德高中的差生逆袭

加菲尔德高中,是洛杉矶的一所低收入学校,大多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它被认为是当地最差的高中之一。这里的学生拒绝学习,老师也无可奈何。

杰米·埃斯卡兰特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他开始教这些孩子大学水平的微积分。运用成长型思维,他总是思考怎么去教、怎样才能教得最好,而不是关注自己会不会教、他们能不能学会。

后来,他不仅教会了这些学生微积分,还让他们在全国数学考试中取得了领先成绩。这一事迹,便是电影《为人师表》的原型。

 

四、思维模式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1.体育:冠军的思维模式

在体育界,很多人都相信天赋。他们会说,某某天生就是个运动员,所以他才能取得辉煌。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身高仅有1.6米的蒂尼·博格斯在NBA打球;独臂棒球运动员皮特·格雷,打入了大联盟;姿势不够协调的本·霍根,成为了最优秀的高尔夫运动员之一;威尔玛·鲁道夫,这个被称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的一条腿曾经接近瘫痪……这些运动员都以出色的表现,打破了天才的神话。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平凡,甚至先天不足的运动员收获成功呢?相关研究表明:

  •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成功来源于学习、努力和自我提高。这也是冠军运动员的共性。
  •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挫折能给人以动力、经验和教训,让你变得更好。
  • 在体育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掌控自己走向成功和保持成功的过程。

总之,冠军思维模式,就是相信成功可以通过努力争取的成长型思维

案例:著名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

许多人只知道乔丹是体育界明星,却鲜有人知道他一路走来背后的故事。

在高中时,乔丹被校队淘汰了。他沮丧地回家向母亲倾诉。他的母亲说,那就回校好好训练。从此以后,他每天早上6点离开家到校练习。上大学时,进一步训练防守、控球和投篮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输了比赛,他会在赛后更加努力练习。即使赢了比赛,他也会对不满意的地方作出调整。

后来,因为年龄原因,他的体力和灵活度不如以前。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他更加注重协调性和动作的训练,以此保持良好的状态。他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无法接受从不去尝试。

 

2.商业:思维模式和领导力

领导力与固定型思维模式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只关心个人是否伟大。

在管理上,他们无心建立卓越的团队,固执地认为天才不需要好团队。

在地位上,他们想成为企业中唯一重要的人,这样才能突显自己高人一等。

在表现上,他们急于展示自己的优越,甚至利用下属来证明。

如果他们在团队中无路可走,就容易陷入这样的心态:有什么比你离开公司后,它就四分五裂更能证明你的伟大呢?

案例:李·艾柯卡的自负

艾柯卡任职福特汽车总裁时,他说,如果亨利·福特是国王,自己就是王储。皇宫般的办公大楼、身穿白色制服的侍者、空运而来的高级餐点……他无比享受这样的生活,也被这种优越感蒙蔽了双眼。他认为自己独一无二,也比别人更加聪明。直到亨利请他离开公司。

之后,艾柯卡出任克莱斯勒汽车CEO。当时这家车企濒临破产,艾柯卡让它奇迹般起死回生。受固定型思维的驱动,艾柯卡开始倾力打造个人形象,用钱讨好华尔街提升公司股价,却不愿把资金投入在新车设计和提高生产上。

最终,克莱斯勒汽车重新陷入窘境。这时,艾柯卡除了指责和找借口之外,还因害怕下属出风头,拒绝批准新方案。最后,董事会解雇了艾柯卡。

 

领导力与成长型思维模式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说过,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铭是:长眠于此的人,能把比他更优秀的人才招至麾下。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明亮、包容和正能量。无论看待自己或他人,他们都相信人具有发展潜能。对他们而言,经营公司不是为了突显优越,而是为了促进自己、员工和整个企业的成长。

 

案例:杰克·韦尔奇的倾听和协作

1980年,杰克·韦尔奇接管通用电气,当时这家公司价值140亿美元。20年后,通用电气估值高达49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

韦尔奇的经营之道,随处可见成长型思维的表现。比如他会主动接触在一线工作的员工,向他们了解公司状况;他会到流水线上听取工人们的意见。韦尔奇认为,这些工人是他应该尊重和学习的对象。

另外,他十分重视团队协作。在韦尔奇的自传里,他说:“我不喜欢第一人称,我人生中几乎所有的事,都是和别人一起完成的……你在书中看到的‘我’,指的都是我所有的同事、朋友,和一些可能被我漏掉的人。”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总是追求证明自己、强调“我”,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则更重视“我们”

 

3.人际关系:人们相处的思维模式

爱情关系中的思维模式

恋爱关系中,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一切都可以培养。他们相信健康长久的两性关系,需要彼此磨合,共同努力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爱情是理想的,是完美和永恒的和谐相处。就像童话那样,王子公主过上幸福的生活,一切都是注定。在两人相处中,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是,他们觉得,如果爱情需要努力,说明它不属于自己。他们希望两个人心有灵犀、意见统一,所有的事都能自动发生。他们认为,伴侣之间的相互支撑、共同解决问题都是不靠谱的。

二是,他们认为,问题意味着性格缺陷。当两人发生冲突时,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会选择责备。有时他们会责备自己,但大多时候他们会责备对方性格有缺陷。他们觉得这些性格缺陷无法改变,两人之间的问题也无法解决。

而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即便两人发生冲突,他们也仍旧相信彼此的关系是良好的

案例:无需经营的爱

夏琳和麦克斯在一场演奏会中相识相爱。慢慢的,麦克斯的情绪化开始显露。当他不开心时,喜欢一个人待着。夏琳问他怎么了,麦克斯就会更愤怒。他责怪夏琳不理解自己,坚持不沟通,而且态度强硬。但事实上,他们两人仍旧相爱。

朋友们劝两人沟通、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可夏琳和麦克斯都认为,感情是注定的,应该彼此理解和尊重,而不是需要努力经营。于是两人渐行渐远最终分手。

 

社交中的思维模式

珍妮弗·比尔做了一项社交研究。在数百人中,她先测量了他们的思维模式,评估他们的害羞程度。接着再观察他们相互结识的情况。

比尔发现,固定型思维模式会防碍人们社交。在社交中,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害羞。一来他们在意他人的评价,因此容易焦虑和怀疑自己。二来,他们不愿意和比自己强的人接触,害怕自己在交往中出错。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在社交中也会害羞,但不会受到影响。他们会很快渐入佳境,与人产生良好的互动。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把社交当作一种挑战,他们拥抱挑战。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则害怕冒险

 

案例:害羞的乔治

乔治是一个社交害羞者。尤其在和女性交往时,他很想表现得聪明自信,却往往弄巧成拙。

有一次,在一家咖啡馆,他遇到一位女同事。女孩暗示想和他一起喝咖啡,他不知道怎么回应,就说了一句“随便你”。结果女孩只能尴尬离开。

固定型思维让乔治被恐惧控制,使他害怕别人的评价。所以他故作冷漠、避免与人接触,以此来保护自己。

 

4.教育:思维模式和教育

父母教育孩子的思维模式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父母,不在乎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只要求孩子达成他们所期望的成就。否则,孩子在他们眼中,好像失去了该有的价值。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母,不仅会给孩子设定一个奋斗目标,还会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重视孩子拥有完整的人格,鼓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活得更好

 

案例:桑迪父母的哈佛梦

桑迪的父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他们认为桑迪上学的唯一目的,就是考上哈佛大学。他们觉得只有上哈佛,才能证明桑迪的聪明、能力和价值。但是桑迪没能考上哈佛。从此桑迪陷入彷徨。即使已就读其它学校,她还是会感到无形的压力。这让她的情绪和成绩都非常不稳定。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父母可能不知道,他们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了怎样的伤害和影响

 

老师教育孩子的思维模式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会营造一种充满评判色彩的学习氛围。他们会根据学生一开始的表现,判定哪个聪明,哪个笨。接着,他们就轻易放弃那些“笨”学生。这些老师认为“笨”学生不是自己的责任,他们无法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会创建一个充满信任、没有评判的学习氛围。他们注重怎么教会学生,而不是刻板地评判学生。他们致力于教会学生热爱学习、教会学生自学和思考。就算学生当下水平不足,他们也会指导学生如何缩小差距。

 

案例:拒绝学习的盖瑞变了

盖瑞不爱学习、撕作业、经常不上课。有一次,老师柯林斯让他到黑板上解题。盖瑞粗暴地拒绝解答。但这位老师没有放弃盖瑞,而是引导他尝试解答、发挥潜能。渐渐地,盖瑞从不爱学习的“坏”学生,变成了在课堂上的积极分子。他还爱上了写作,而且表现十分出色。

 

五、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1.如何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授给他人

怎样教养孩子,一直是社会热点。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那么,家长或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掌握称赞的方法

称赞孩子的方式,将塑造他们的思维模式。对的称赞方式,不是去夸奖孩子的能力,而是去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是夸他们聪明,而是要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比如这样夸奖:“你的进步说明你真的很努力。你反复复习,划出重点,一遍遍做测试。你的方法确实奏效了。”

正确面对孩子遇到的挫折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表现得焦虑、表现得非常关注他们的个人能力,或者试图掩盖失败,都是不可取的。这些都容易让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父母应该对挫折表现出兴趣,引导孩子面对和处理挫折,把挫折视作学习的好机会。

重视孩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关注孩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研究表明,如果老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他们会更相信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2.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四个步骤

接受

每个人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混合体。对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不必感到羞愧。我们首先得承认它、面对它、接受它

观察

其次,我们得知道是什么引发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它什么时候会出现?比如,有的人是在面临挑战时,有的人是在努力过程中受挫时。你可以想一想:最近一次你的固定型思维因为什么而引发?当时你有怎样的感觉?它对你说了什么?最后导致你做出了什么决定,或者付诸了哪些行动?

观察你的固定型思维人格,明确它出现的原因

命名

第三步,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人格取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可以和生活中的某个人同名,可以是一本书名、一个电影人物名。当然,也可以是你不喜欢的一个名字,用它警醒自己。

教育

了解了引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原因,和它带来的不良影响。接着,我们要教育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人格。

当它出现并阻碍你时,你得学会和它沟通。你需要向它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让它和你一起踏上行动的旅程。

当你遇到挫折、压力时,它又会出现。这时,你需要告诉它,你将怎样计划从挫折中锻炼和成长。

事实上,固定型思维模式是为了保护你,让你感到安全。但它的方法却做不到这一点。所以,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它沟通,教育它,它就能支持和帮助你

 

结语

改变是不易的,有些想法、观念、认知已在我们的大脑中运行了很多年。

改变是痛苦的,我们得和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惧,以及未知作斗争。

但正如作者所说,改变也许艰难,却从未有人说过不值得。

何况,你我都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不是吗?


 

演讲实录

孔子追求“吾道一以贯之”,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愿意追求“一”?在我看来,“一”叫作“美德背后的美德”。

究竟是哪一个美德催生了所有世间一切美好的行为?我们过去在书中经常会提到彼得·德鲁克的一句名言:管理就是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

但是,善意这个词显得太过笼统。究竟哪方面的善意才是我们需要去激发的?最终,我在今天的这本书里边找到了一个接近答案的答案。这本书叫作《终身成长》。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作Mindset,Mindset就是思维模式的意思。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她把所有的我们成功与否、我们的行为习惯、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事业如何最重要的要素都归结为,我们的两种思维模式。一种叫作固定型思维,一种叫作成长型思维,非常具有说服力。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固定型思维、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最本质含义就是他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不变的,不要小看这一句假设。当我们每个人相信自身的才能是不变的时候,它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说,固定型思维的人会有哪些表现?包括他急于证明自己,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给别人看。

所以,我们可以说对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来讲,他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主题词就是证明。所有电影的大反派到最后无一不是为了向自己的父亲证明,向当年伤害过自己的恋人证明,向自己的母亲证明,向周围的人证明,向社会证明,他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因为他相信这个东西是不变的,所以他急于证明。

还包括爱生气。为什么很多领导会把员工跟他之间的不同意见视作是一种冒犯?因为他觉得我有我固定的水平,你有你固定的水平,你用你那个固定的水平来挑战我这个固定的水平,这就是大逆不道,这是挑战我的权威。所以,会出现特别多的办公室的斗争和政治。这些东西的背后就是在于他们相信自己的才能、水平是不变的。

另外,还有易挫败、讲排场。那天,我在外地演讲,有一位书友就问我:“樊老师为什么你没架子。”

我就很意外,我说:“我为什么要有架子?”

他说:“我觉得有点成就的人都应该有架子。人家都带几个助理,走哪儿都要讲究吃、住。你跟我们在路边吃路边摊,你都不觉得不好意思。“

我没有意识到过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我就是适合吃路边摊的那种人。

后来,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说原来成长型思维的人是不会讲究排场的。为什么呢?因为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觉得这才哪儿到哪儿,这才刚刚开始,这个世界大到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探索,你为什么要用那些排场、前呼后拥的助理,或者是住什么样的酒店来彰显自己的身份?这就是我们说固定型思维的人会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

接下来,什么叫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是他认为自己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就这么简单。大家是否记得,我们讲过一本书叫《刻意练习》,用一整本书来证明我们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达成的。那个是我们获得成长型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书。

那么,当你觉得你的所有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有什么好处?比如说,这一类的人不怕丢脸,上台举手发言没关系,说错了被大家嘲笑不要紧。为什么?我在学习。你发现,我们小时候学中文为什么学得快?就是因为我们学中文的时候,说错了无数次,我们不要紧,没关系,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我是一个小孩子,所以,那时候你会快速地吸收大量的中文词汇。

后来,学英文为什么那么难?甚至我见过很多人学英文,都是自己关起门来不让别人听的,因为他怕丢脸,他总是在掩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成长型思维的人和固定型思维的人在这一点上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有大局观,会不断地向前看。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你这一天早上起来出门,发现特别倒霉。一出门车上被警察贴条了,然后到了办公室发现迟到了,又被老板骂了一顿,跟别人开会又发生了争执,自己的意见被领导否掉了,晚上回家跟男朋友大吵一架。这时候你会怎么做?你就能够看出来固定型思维的人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

固定型思维的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今天“水逆”,今天糟糕了,今天诸事不宜,我今天就不该去或者我这个人就不会跟人沟通。没办法,我干脆换工作,这些东西都不适合我。他有一系列负面的情绪产生,他认为这一天真的太糟了,我能够避免就避免。

但是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怎么想?我以后停车我要注意,我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抓起来,我上闹钟要上的稍微早一点。为什么开会的时候,领导会否掉我的意见,是不是我表达得不够清楚?我找什么机会能够跟领导再表达一下,还是说我从领导身上能够学到什么样更重要或者更正确的想法?这才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去思考问题的角度。

事实上,这两种人就生活在我们周边,甚至就生活在我们的体内。我们不能够轻易地把一个人分成他一定是成长型,他一定是固定型,就好像孔夫子说君子跟小人的时候。我就经常跟大家解释,君子跟小人不是这个社会上的两种人,而是我们每个人体内的两种不同的状态。所以,我们不断修炼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地增加我们体内君子的成分,减少我们小人的成分。这时候,你才会从一个懵懂的孩童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成人。

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也一样,在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去激发自己对于成长型思维的认知,并且刻意地训练自己用成长型的思维来面对我们的生活。这时候,你才会发现你的消极情绪会逐渐减少,而积极情绪会上升。

比如说,有一个网球明星叫麦肯罗,麦肯罗是当时红极一时的明星,他曾经得到过世界冠军,但是他红的时间并不太长,运动生命周期并不是很长。

为什么呢?因为麦肯罗被大家公认为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他的表现是——比如说,他每次去打球一定会发脾气,那个网球场边会准备一些木屑,让这些球员去吸手上的汗,他过去把那个木屑抓一把往手上一摸,拍掉说“这也叫木屑”,然后一脚把那个桶全部踢飞。大家觉得他脾气好大。

为什么固定型思维的人会容易找茬、容易发飙呢?原因是固定型思维的人喜欢把一切的责任推给别人,他觉得我今天打不好球是怪这拍子,我今天打不好球是怪裁判,我今天打不好球是场上的观众太吵闹了。

跟他相反的是老虎伍兹,老虎伍兹打高尔夫球,他是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如果有观众说话、拍照、噼呖咔嚓的声音、手机响都会影响到球员的打球。如果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球员就会生气发飙,指责观众,跟他们吵架。但是,老虎伍兹的办法是让他爸爸训练他,他一边打球的时候,让他爸爸在旁边大喊一声,让他爸爸故意吓唬他,朝他这边扔东西。他用这种训练来适应这种嘈杂的环境。这就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选手,他所获得的职业生命周期要长得多。

麦肯罗最糟糕的一次是他到日本去访问的时候,喝得酩酊大醉,把接待他的女士身上吐了很多呕吐物,非常糟糕的表现。第二天早上起来之后,他就轻描淡写地跟人家开了一个玩笑,说这就是得第一名的好处。他最重视的是自己此刻的状态,是自己此刻是第一名的这个事实,所以,他永远都要向别人秀这么一件事情。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固定型思维的人所遇到的困境——他的人际关系会变得非常糟糕,他的运动生涯和寿命都会变得很短。

还有一个与之相反的人是乔丹。当我们认为乔丹这样伟大的球员一定是因为天赋,一定是因为他特别厉害,所以他才能够一帆风顺打到球神的地位。
事实上,你要知道他连高中球队都是被排除在外的。他回家非常沮丧地跟他妈妈说,“球队不要我,说我的身体素质不行”。他妈妈说,“那就练呗”。于是,他就开始拼命训练。

乔丹每次打输一场比赛,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练球。他觉得,今天发挥不好、手感不好就去不断地训练。而乔丹的运动生涯在所有运动球员中都属于非常长的,他曾经有一段时间去挑战棒球。在正常人看来会觉得,这人太疯了,你的光环,你是那么伟大的一个名人,你怎么可能跑去你不熟悉的棒球场上去打棒球,还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职业的棒球选手呢?这很丢脸。

但是,对于乔丹来讲,他觉得,这有什么丢脸的?这是我的爱好、我的人生,我想要去尝试一下有什么不行呢?所以,他打棒球打得丢脸,让别人嘘他,或者他让人很失望。没关系,那是你们的看法,我在不断努力,我在学习。

他人生当中最困难的时间是从棒球场回到篮球场的第二次复出,一上公牛队就连着输了好几场比赛。对他的评价到了“谷底”。在那一刻,乔丹没有做任何别的事情,就是加强训练,而且随着他的年龄不断地增加,身体素质一定是在下降。但你会发现,乔丹到后期打球,已经不靠身体,就是他不断地练习自己的技能让自己能够适应自己的这副老一点的身体。这就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选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伟大之处。

我举了这个例子,我相信大家对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为什么这么重要有了认知,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思维的本质区别都有哪些?我们怎么来分辨一个人是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型思维的表现?

第一个区别,我总结出来的就是这两者对于自身的评价准确度差别很大。你看,一个人是成长型思维还是固定型思维,你就看他对自己的评价。成长型思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相当准确。他会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状况,他会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水平。而固定型思维的人,要么自视过高,觉得自己是世界之王,觉得在这方面没有人能够超越他,要么就说“我根本不行,我完全没机会,我已经放弃”,所以他是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间。

你知道孔子为什么说中庸之道重要,你就理解我们说“美德背后的美德”这个说法。中庸之道就属于“美德背后的美德”。

而成长型思维能够让我们恰到好处地找到那个中庸的位置,就是我知道我此刻在做什么,并且我知道我有希望能够做得更好,这是第一个区别——他们对自己的评判,从这儿你就能够看出来两者的不同。

第二个区别,是当你被老师叫上台的时候,或者换句话讲,当你获得了一个机会的时候,你脑海当中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我得承认我在社交的方面是有点固定型思维,我比较怕被人突然叫上台去讲话或者被人叫上台说,樊老师给大家唱个歌,表演个节目。我特别怕这种环境。在那种情况下,你表现出来的可能就是固定型的思维。你会觉得,我又不会唱歌又不会讲话。但是,如果你是成长型思维的人,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我说错了老师可以纠正我。

所以,你知道犹太人教育孩子为什么厉害?犹太人要跟他的孩子说,你在教室里边有任何的不同意见,一定要赶紧说出来。因为你不说出来,老师就没法纠正你。这就是给孩子灌输成长型思维的基础。

第三个区别,是脑波都不同。心理学家对两种不同的人群进行脑波的测量。他们一边答题,一边监测他们大脑里边哪个区域会亮。发现了什么呢?成长型思维的人脑波亮的区域是在于,当分析正确答案的时候,他非常兴奋,他在听为什么这个是正确答案。固定型思维的人大脑发亮的时候是宣布对与错的时候,他最关注的是对了还是错了。

我回忆了一下,我中学的时候最兴奋的就是看第几名。每次考完试——因为我们属于成绩比较好的那种招人恨的小孩,就整天去打听排行,整天到老师办公室去问,谁排第几,就只要看到我是第三名,管他做错了几道题,无所谓,哪怕这次我考了60多,只要别人考40多,我就很高兴。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这就是大脑亮的部分不一样,你就知道他的兴奋点在哪儿,是在于排行获奖,还是在于我到底做得怎么样。

乔丹有一次打球赢了比赛还去投篮。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今天有几个球投得不太好,我需要练一下”,要把那个手感练出来。他在做演讲的时候,他说,他每次投多少个球,有多少个没投中。所以,成长型思维的兴奋点和固定型思维的兴奋点是不一样的。

第四个区别,是他们对于努力与否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努力是一件丢脸的事。他相信天分,相信一个人的水平是基本不变的。他说,这种人适合干这个,那种人不适合干这个。

当这种概念出现了以后,他认为,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获得别人的尊敬呢?就是我有天分,人们更愿意获得对于自己天分的夸奖,而不是对于自己努力的夸奖。因为对自己天分的夸奖,才能够显得你跟别人不一样。

我们上中学的时候,都会有班上有一些人,大家说他从来都不学习,但是他成绩很好。总有这种别人家的孩子存在。实际上,他有可能家里默默地努力,但是他更喜欢得到的是不努力的感觉。

而当这种不努力的感觉成为一种习惯以后,你会发现他可能能够通过一个顺利的高考,考上一所很棒的大学。但他人生当中存在隐患,因为他的目标就是我要找到一份让我不怎么努力就能够干得好的工作。
所以,很有可能经过了短暂的拼搏、冲刺,玩命地默默流汗考上了非常棒的学校,然后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但是,如果是一个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像许三多这样的人,他从来不怕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多么努力,他总是在不断地训练,总是在询问别人这事该怎么做。

各位,你们想想看,孔子里边有一段话说,“子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进到太庙里边,每件事都要问说这是什么。旁边人就说,“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意思是说,鄹人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礼,他怎么入太庙,每件事都问,看来就没什么学问。说这个话的人就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他认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不应该每件事都问。但是孔子说,是礼也,这就是礼。为什么?好学就是礼,我就算是不会,我也要一件事问清楚,你不能不懂装懂,不懂装懂才是对祖先最大的不敬。

所以,这就是孔子的Mindset,孔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成长型思维的人。我觉得这东西方的这些东西全部都贯穿在一起了,让我们豁然开朗,核心就是要去锻炼我们自己的成长型思维,而不是为了面子,为了当下的这一刻的感受,向别人假装好像我很随意。所以,努力不努力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一个分界线。

还包括我们怎么看待失败。失败到底是一个行为还是一个身份?你知道美国人最讨厌人家叫他loser,loser只不过是把失败加了一个r,变成了一个人。所以,失败既可以是一个行为,也可以是一个身份。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把失败当作一个行为——我今天失败了,我今天没成功,今天并没有录取我,这就是成长型思维。但是,固定型思维的人会把它当作一个身份,说我是一个失败者。

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篮球教练叫作伍登,他把一个非常不怎么样的学校的球队带到了全美联赛的冠军,而且连续很多年都是冠军,这人真的超强。还有关于伍登教练专门的电影,伍登教练讲过一句名言,他说,在你还没有开口责怪别人之前,你还不算是一个loser。我们都会面对失败,我们都有可能会经历挫折。但是,如果我们一经历挫折,我们就想赶快地撇清这一切,说“这不怪我,这不是我的问题,这怪拍子,这怪那个擦手的木屑箱子不好”等等。这时候你才真的成为了一个失败者,成为了一个loser。这是第五个区别。

我相信大家对于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有了一定的概念了。接下来,我们来谈应用。

首先看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Mindset怎么应用?在关于学习这件事情上,成长型的人是不会死记硬背的。我现在回忆起来上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就是他觉得要把课学好就是背过,没有别的办法。其实,这种想法就已经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他得出一个结论:我脑子不行,我背不过,他其实没有下足够的功夫去研究那里边的机理。而是简单地认为,学得好的人都是因为背过来了。所以,就出现了一种人,叫作死记硬背。

而真正的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去琢磨、去想,做错了一遍题以后,归纳总结思考,这才是他们的学习方法。因此,从学习方法上,这两种人就是不一样的。固定型思维的人能不努力就尽量不努力,在所有的考试过程当中,学习过程当中,只要能够达标,只要能够排在前几名。所以,你会发现为什么中国的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真的是有影响的。

因为你想要一个孩子获得超强的成长型思维,如果我在一个特别差的中学,我也能够考上清华北大或者是哈佛,难度很高。因为孩子们经常是对标的,他一对标发现,我已经比别人高了那么多了,那我还需要再付出更多的努力吗?这时候,你发现那个固定型思维的自我就开始出现,说你已经很好了,这时候你应该尽量表现出轻松就能够考得好的那种状态。因为那种状态能够带来虚荣,能够证明我比别人有天分。人们都希望自己跟别人不同,这个在心理学上叫作价值感。我跟别人不一样。怎么跟别人不一样?别人需要努力,我不需要努力。

那么,成长型思维能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呢?存不存在有的老师讲的,智商是有区别的,这些人是做不到的。这里边有一个案例让我很感动,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美国有一个公立学校叫作加菲尔德高中。加菲尔德高中是一个墨西哥裔为主的一个学校。

大家知道美国的中学差别是非常大的,好的高中会非常好,甚至看起来比大学还要好,孩子们学费又高,成绩又好体育又好等等。但是差的学校,可能连老师和学生的安全都保障不了。所以,在这么一个墨西哥裔集中的加菲尔德高中,一开始很多人都是放弃的,就觉得反正也没什么钱,老师就混日子,说学生也不愿意学,将来也不会干需要知识的工作。

这时候来了一个老师,叫作杰米·埃斯卡兰特,他凭借成长型思维问自己:我应该怎么去教他们,而不是我能不能教他们?固定型思维的人会首先疑问:这些孩子能不能被教,我能不能教他们?
而埃斯卡兰特说,“我应该怎么去教他们”,这本身就是一个动作,以及思考他们怎样才能学得最好,而不是“他们能学会吗”。最终他不仅教会了他们微积分,他和同事本杰明·希门尼斯还让这些学生在全国数学考试中遥遥领先。

“在大学预修课程微积分考试中,只有三所公立高中参加考试的人数高于加菲尔德高中,这三所学校都是纽约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精英学校。这一事迹被拍成了著名的电影《为人师表》。加菲尔德的大部分学生考取的高分,都足以让他们拿到大学的学分。这个在很多人看来是奇迹,但事实上就是,你会发现奇迹是由成长型思维的人创造出来的。”

我们在美国见过很多低收入人群的孩子,就是大量的家庭所采取的态度就是放任。因为他们觉得父母也没有能力学习,那孩子估计也够呛。

在这儿,我就想起我妈妈的一个故事。我妈妈出生在1947年,她小时候也就是一九五几年的时候,有一天她在农村的路边玩,那时候又是刚解放的农村,没有学校,她们就在道边玩,然后来了一个穿着长衫的年轻人。

那个年轻人走到他们村里边来以后,就把那些孩子们叫到一块儿说,你们过来。孩子们都围过来说,来了个城里人。那个人就问说,你们想不想识字,我妈妈他们就说,想啊。那个人说,那你们明天就到什么地方来,咱们一块儿学识字。那就是她的启蒙老师。

我现在想想那个场景真的非常感动,就是一个城里的年轻人可能刚刚上过师范,或者从大学毕业或者高中毕业,就走到农村去把那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上学的这些孩子们叫在一起。后来,我妈妈的同学里边出了很多的教师、工人、工程师,出了很多的人才。

但是,如果我们认为说,他的祖上都没有出过大学生,那他凭什么就能够学得好?这种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会错过大量的孩子成长的机会。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非常明确的,就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别人就能够做到。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这是书里的心理学家讲的,她说,只要这件事情有一个人能做到,那么其他人就一定能够做到。

在这里,需要讲给很多老师听的一句话,是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也是老师学习的地方。因为有大量的老师有着固定型的思维。比如说,我记得我们从小就听到一个说法,说女孩子过了初三以后就不行了,这种说法绝对不是一两个人讲的,特别多的老师天天这么灌输。所以,你会发现真的有很多女生慢慢地就开始落后了。那些女孩子很有可能是受到了老师负面情绪的影响。因为我们在大学里边见到了很多女学霸,女生是完全可以学得很好的。但是,如果老师整天嘴里边念叨的都是女孩子不适合学数学,女孩子学个文科比较好等等,这些想法就是典型的固定型的思维模式。

所以,如果一个老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首先想的不是他能不能教,而是我怎么去教,怎么能够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变得更好。这时候学校的教育会发生一个巨大的改变。所以,打破老师对于学生的刻板印象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教育当中,最能够给孩子带来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夸奖,很多老师现在学会了夸奖学生。但是,你知道如果夸得不对的话,会导致孩子更容易变成固定型思维,也就是千万不要夸她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有绘画天分、你真有书法天分,你真有数学天分。

你夸奖的都是这些固定的结果、这些评判,
当这种评判进入到学生的脑海以后,如果刺激到了他的多巴胺,他觉得好开心,他今后就会不断地去追随这样的感受——怎么样能够体现出我的天分,怎么样能够体现出我跟别人不一样,怎么样能够体现出我的优势,开始去做那些事情,他失去了成长型的思维。

成长型的思维所要夸奖的地方是在于我看到了你努力的方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能够带来成长?让孩子意识到他的成功、进步,他的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是来自于他用了正确的方法,做对的事。这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个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被慢慢地塑造出来。所以,这是它们
在教育方面的
应用。

第二块应用的方面,体育。因为美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你去了美国会发现,体育对他们来讲太重要了。所以,作者专门拿了一章出来讲体育。这里边一连串的案例念给大家听,就是那些看起来不像是能够成为运动员的人。她说:“你可以看到只有1.6米高的蒂尼·博格斯在NBA打球,道格·弗卢蒂一名矮小的四分卫,曾效力于新英格兰爱国者队和圣地亚哥电光队。你也可以看到皮特·格雷,一名独臂的棒球运动员打入了大联盟,本·霍根姿势不够协调,却成为最优秀的高尔夫运动员之一。穆罕默德·阿里在和他的对手进行决赛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因为阿里的动作都不规范。在拳击比赛当中,正确的动作应该是左右闪,但是阿里的动作是向后、向后闪,大家说这太可笑了,这完全不专业,但是这些人全都成为了伟大的运动员。”

这些案例都向我们证明,在体育这件事情上甚至都没有天分——你想一个独臂的人都能够成为棒球大联盟的选手。还有一个事特别有意思,就是好多人说体育是有天分。为什么?比如说,球商,有的人就有球商。大家喜欢齐达内,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看齐达内踢球,说齐达内球商特别高,他在任何一个地方,他就知道全场的人在哪儿,所以传球都不用看,一脚球就过去了。有人说,这种人你学不了。

你注意说这种话的都是那些可望不可及的球迷,他觉得反正我学不了,所以,他认为这事别人都学不了。

有一个橄榄球选手,他是非常著名的橄榄球上的运动员,大家就评价他球商特别高,他总能看到所有人的位置。这个人就笑说什么叫球商高,“我从高中时候,我就在球场里边当小贩”。干吗呢?看球场上的人跑位,“我看了无数场比赛,我回家以后还要看他们的录像,一场一场地看。所以,我才能够知道每一个人跑在什么样的位置”。所谓的球商是用大量的时间看出来的,这就是我们讲的刻意练习。

我们前面讲到伍登教练,有一个案例我觉得特别好。他带着他们的大学球队打败了杜克大学,获得了全美大学篮球的冠军。大家知道,篮球在美国——实际上除了我们中国人看NBA之外,美国人特别重视大学联赛。因为大学联赛就是顶级水平,那些球员最后都是NBA的球员。所以,伍登在带着他的球队获得了全美联赛的冠军以后,按照我们的想法,就算你是成长型思维的人,你应该庆祝一下吧。伍登
一个人
默默地走到了更衣室。为什么呢?因为他在这场决赛比赛的时候,换掉了他们的一个首发队员,他觉得这个换人可能会伤害到那个孩子的心灵,因为那个孩子一直是首发打得很好的。

结果,到最后一场的时候,表现不尽如人意,所以伍登把他换了下来,那个替补队员上场以后,就一直没有下场。伍登到更衣室见到他,那个球员就在更衣室等着教练,知道教练会来,然后两个人就谈这场球赛的看法。他在安慰这个球员,球员说,“教练我完全理解你的做法,他今天表现的确实比我好,你放心没有任何问题”。

你注意到这个教练在关注什么?这个教练根本不是关注用这一场比赛的胜利来证明我自己。日子还长着呢,人生还远着呢。所以,我要看的是能不能够让我的球员变得更加健康,而且打球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奖杯,而是这些年轻人的成长,这才是成长型思维。

所以,我推荐大家可以看一下电影《卡特教练》,里边那个球队后来是输了球,但是教练在更衣室里边那番演讲,告诉大家说,“我们今天成长了,我们每个人都获得了自己的进步,突破了我们的过去”,这就是成长型思维的人。他能够享受胜利也能够享受失败,他在胜利和失败当中,都能够找到自己进步的乐趣。所以,说到这儿,你有没有想起来我们讲的《反脆弱》这本书,就是很明显成长型思维是反脆弱的,而固定型思维是脆弱的。

他为什么动不动就要发脾气,责怪别人,摔东西?因为他是脆弱的,他总想留住那个荣誉。

包括我们现在创业,很明显就能够看得到,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拼劲十足。当你干出了一定的成绩以后,发现

开始退缩了,原因是他觉得最好不要碰我的既得利益,人们为了既得利益闹出特别多的麻烦。这时候发现,其实不利于整个组织的发展。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一个更远大的方向。知道为什么激发他人的善意,就是要激发他的成长型思维了吗?只有这个人心中有着成长型的思维,他才能够不计较眼前的一点点得失,而努力去追求一个更加宏大的目标,甚至这个目标是超越物质之上的。

但是,如果他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你让他从月薪10000波动一下到月薪8000他都不干,因为他觉得那个代表着我失败,那个代表着我又走回头路了,我不能够忍受这一点。所以,这是多重要的一个原则。

接下来,我们谈两种思维模式对商业的影响。大家知道,安然这个公司当年造假出了很大的丑闻。后来,很多人就分析说,安然为什么要造假呢?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认为,安然有那么多大规模的造假行为跟他们的企业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安然的企业文化是说我们只招有天分的人。他们在面试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他们在公司里边不断地以聪明人自居。在这个公司里边谁是聪明人谁表现得好,会得到极大的优待。因此,每个人都生怕自己表现不好,所以发展到最后就是我宁肯改账本,我宁肯做假账,我也要显得我是很棒的。

大家如果看过庞氏骗局那个电影《欺诈圣手》的话,那个演员叫罗伯特·德尼罗,庞氏骗局的主人公。后来大家就问他,你怎么敢造这么大的一个假的东西来骗人,所有的交易都是假的,所有的盈利都是假的,赌大家不要还钱,不要套现,就不断地骗下去,越滚越大,这很明显是维持不下去的。他说,“我没法承受失败,我已经是传奇人物了,所有人都觉得我就是一直成功,所以我觉得这个比一切都重要”,这就是我们说安然和旁氏一样的一个逻辑。他们认为,天分很重要,这个东西代表着你的水平,你不能够被别人瞧不起,所以他宁肯造假。

那即便没有这么严重,我们也会看到有固定型思维带来的领导力和成长型思维所带来的领导力。本书作者我挺佩服她的,她就直接写这些人的名字。

比如说,福特汽车当年的副总裁李·艾柯卡。李·艾柯卡是福特汽车的宠儿。他当时有一个特别有名的言论,他说,“福特汽车是个大帝国,亨利·福特就是国王,我就是王储”,跟别人说他就是王储。

福特汽车的高管们像在城堡里边一样地办公,他们每天所接触的人都是戴着白手套的waiter。你要想见这个城堡里的那些人,你得通过这个白手套的waiter才能够见得到。这种摆排场看到了吗?这种东西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的特点。他要证明这一切。

后来,李·艾柯卡被亨利·福特逐出了福特汽车,他把这个视为奇耻大辱,他觉得自己要接班的人,结果被人开掉了,也非常生气。他想要用一辈子证明福特汽车的做法是错的。

于是,他去了克莱斯勒,因为他很有能力。能力是真有。在克莱斯勒,一开始把克莱斯勒放了三把火,做得非常好,克莱斯勒开始崛起。但是,没过多久大家发现他的问题。为什么?因为他太看重自己的声誉和面子,而不去看重整个企业的实质。任何在公司里会挑衅到他的行为、会给他的形象带来影响的事情,都会被用巨大的公关费用抹平。所以,最后克莱斯勒也受不了了,克莱斯勒跟他签了解约的合同,而且赔付了他大量的钱。因为那个CEO的薪水是非常高的。就这样他还痛恨克莱斯勒,还说要用后半生来跟克莱斯勒打官司。

所以,当一个人心中永远想的都是自己的形象地位的时候,这就是固定型的领导力。它的具体表现,就是他认为人有优劣之分,首先看人,而不是看这个人能不能成长。

接下来,他更关心自己的伟大与否。所以,这些CEO所做的重要的事情是在我在任的时候,让这一切东西显得富丽堂皇,烈火烹油。没有什么比我走了以后,它就垮掉更美好的事情。多可怕。我们身边有特别多这样的企业,就是这一届领导人走了以后,下一届垮掉了,这才能证明我厉害。因为我在的时候你看多好,然后我一走变成烂摊子了。所以,他们用整个企业的命运来赌自己的伟大与否。这是固定型思维的特点。

他们喜欢虐待员工,因为虐待员工能够带来快感,虐待员工,批评他,劈头盖脸地骂他,这种感觉会让他感受到自己高高在上。他能够明显地体会到固定型思维所带来的那种美好——因为这就证明了我在世界的巅峰,我是王储,我是国王那种感觉。很可怕。你把它归结起来就是在做一件事,就是不断地想办法验证自我价值。他自己心里其实也不确定,他需要通过外在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自我价值。

那么,有没有不同的呢?我们反过来看一个正面的案例,那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执掌通用大概二十多年,他把通用电气从140亿美金的价值做到了4900亿,多可怕。

杰克·韦尔奇怎么做的呢?他经常会一个人跑到一线去,跟一线的员工聊天,然后从一线的员工那里获得特别多管理的灵感。因为只有一线的员工可能才会知道这件事情是应该怎么做。他拿了大量的时间跟他的这些员工吃早餐、午餐,能够被杰克·韦尔奇邀请去吃早餐的后来都成了各大公司的CEO。因为杰克·韦尔奇认为,他最重要的职责是培养别人的成长。

如果您对杰克·韦尔奇有兴趣的话,可以听一下我们讲的那本书,叫《商业的本质》,你就能够知道一个具备成长型思维的领导力的人是怎么做事的。他相信这些人可以塑造,可以培养。

然后他会认错。他在很多传记里边都披露了自己很多的错误,他说,“那件事情我至今都耿耿于怀,那件事情真的是我做错了,当时太没有经验了”。像李·艾柯卡是绝对不可能承认这样的事情,但杰克·韦尔奇会说,“不对就是不对,那确实是我错了”。

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就像乔丹敢去打棒球一样,他会觉得这又怎么样呢?这不就是我学习的过程,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所以,当他能够还原成一个真实的人,还原成一个跟别人一样,会犯错、能够倾听、交流的一个人时,整个公司的氛围也会变得不一样。

在这儿,我给大家念一段关于成长型领导力的培训的几个问题。大家可以尝试着在自己的纸上,写下这些问题的答案。据作者讲,凡是受过培训的管理者都转变成成长型思维的人,是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希望大家去思考,为什么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这一点至关重要。

第二个问题:我们要想出一个自己以前能力很差,但现在表现很好的领域。如果有时间的话,你还可以写写自己怎么做的。

有很多人问我讲书的本领是不是天生的,是不是从小就特别会说,没有。我在第一次参加辩论赛的时候,我浑身发抖,抖到桌子都快被我踢翻了,就是不断地训练,所以这就是我以前很差,但是现在还可以的一个领域。

第三个问题:给你在工作上感到困难的员工们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第四个问题:回想过去是否有过原本认定某个人无法完成某件事,但该人最终学会的情况。你要反思在这个案例当中,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比如,你见过一个员工,他原来某方面不行,但是后来慢慢行了。这是怎么出现的?

在接受培训以后,大量的管理者身上很快发生了改变,他们很容易发现员工的进步,也愿意去指导表现较差的员工,指导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此外,在接下来回访的六个月里,这种改变被一直保持了下来。

那天,我参加一个线下活动,我说试一下,就让在座的人去写了这么几个问题。写完了以后就问大家:“就光写完这个问题,内心有什么感受?”

我听到很多人说,觉得内心有了力量。如果你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固定的,那么你会很绝望,因为你觉得这人秉性难移,改不了,没法整。当你认为这一切都没法改变的时候,人们本身就已经放弃了学习的动力。

所以,如果你是固定型思维的人,你会觉得人才都去哪儿了?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挖人,怎么才能够找到一个好人,找了个好人又跑了等等。但如果你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你会觉得人是用不完的,周围到处都是可用之人,我有这样的感受。

接下来,我们说在家庭婚姻的部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比如说,我们在家里边经常会出现恨和宽容的问题。

有一个女孩子结婚,在教堂里等着她的老公,结果那天她老公没来,落跑新郎。跑掉了以后,很丢脸,所有的亲戚都在底下坐着。这时候家里边问她怎么办,她说老公不来了。那咱这婚礼还办不办?她说,办,接着办,反正饭都订了,咱们得吃饭。

到了那个仪式的时候,她在大家面前跳了一段舞,聚光灯追着她,反脆弱性。她把一个本来特别丢脸的危机活动变成了自己大放光彩的时刻。然后,到处都在说这女孩真棒,了不起,很多人都对她竖起大拇指。她的男朋友一个人躲到了他们要去度蜜月的地方待着,可能是叫婚前恐惧症。

过了两年,她和另外一个更值得结婚的男士结婚,那这就是恨和宽容的关系。如果一个人是固定型思维的,他会恨这个人一辈子。我们有很多人在婚姻恋爱的过程当中,就是相互折磨。因为他觉得你背叛了我,证明你伤害了我,证明我很糟糕,我现在需要讨个说法,我现在需要想办法证明我没那么糟糕。

怎么证明?我伤害你一次,所以你伤害我一次,通过互相不断地伤害来减少自己内心的那种被人欺负或者被人占了便宜的那种固定型思维的感觉。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觉得过去有错误,没关系,我们接着往前走,我的生活多着呢,我后边还有那么多的可能性,我为什么要在一个不合适的人身上耗费那么多的精力?这就是选择恨还是选择宽容的一个本质问题。

固定型思维的人在婚姻过程当中还会出现什么状况?比如说,有很多这种爱情鸡汤文,他告诉你,只要需要你努力的就说明它不属于你。这种说法教育出来的孩子很有可能嫁不出去。她会觉得这一切缘分都要天注定,你要让我努力不合适,竟然需要我努力。

但是如果你学过《幸福的婚姻》,你发现哪一段婚姻不是需要通过两个人不断地磨合逐渐地走到一起?作者是一位女士,她特有意思。

有一天,她跟她老公在家里边沙发上坐着,然后她老公突然说了一句话:“我需要更多的空间。”

这句话说出来以后,很多人开始严肃谈话的开篇,这个女孩坐在这边就已经进入到不断地幻想当中。她觉得,完了,终于来了,婚姻走到尽头了,我该怎么办?然后就开始想对策,想了好久都已经绝望了。

过了一会儿,她说,那就鼓起勇气谈谈吧,然后就问她老公:“你为什么需要更多空间?”

她老公说,太挤了,你往那边挪一点。两个人在沙发上坐太挤了。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连这一点点的提示都会觉得危险来了。如果你的婚姻一点都不需要努力,那你是生活在童话故事里,王子跟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没有这样的事,童话也就只敢写到这儿,再往后不敢写了。再往后写就是《怪物史莱克2》,就夫妻俩老打架就这样的结果。所以,要努力,努力才是成长型思维,这时候才能够把一个婚姻维系得更好。

第二个,就是他追求心有灵犀。早年间,我跟我老婆经常为这样的事吵架。我就说你有啥要求你说呀,你说出来我做不就完了。我老婆就不说,生气。

最后,甩出一句说,说了有什么意思。说出来有什么意思,她追求的是心有灵犀的感觉,但是这真的很难。

所以,人和人之间就算你们俩相亲相爱谈恋爱,热火朝天,天雷勾动地火这样的。但是,也总有不match的时候,因为我们是两个灵魂装在两个不同的肉体里边,你怎么能要求对方心有灵犀?所以,要学会磨合、学会沟通,学会关键对话,这都是我们书里所讲过的。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认为,婚姻当中如果存在问题,就表示着双方性格有缺陷,所以他经常会陷入绝望,经常要做出重大选择,动不动就要祭出离婚的利器等等。

还有人会说,“这不是我的错”。和伴侣竞争,是在婚姻中固定型思维的人最常做的事。

另外,还包括在校园里边,大家知道校园暴力,无论是欺负的一方还是被欺负的一方,经常都和固定型思维有关系。美国曾经有好多次校园枪击案。那个枪击案的主角拿着枪去扫射的孩子是平常整天被欺负的人。他为什么要用枪来报复?因为他觉得这样的话,我就是优势,我就喜欢看着我的同学们到处喊救命到处逃,因为他觉得我占据了优势的地位,这两者都是一个固定型思维的人。

所以,如果你想要减少校园暴力,最有效的办法是老师及早地介入去帮他们建立成长型的思维。不是说你今天没有欺负别人这很好,这是一个状态。而是说,我看到你最近跟大家有很多互动,这样很好。这才是能够帮助他找到怎么样和别人良好的互动,并且依然可以获得成就感的方法。而这一点在小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身上是最困难的一件事情。

最后这个作者号召大家能够做良好的父母、教练和老师,我也希望号召大家能够朝这个方向努力,在这里边有一点需要澄清的就是,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成长型思维的人就一定能够培养出一个成长型思维的孩子这个不是靠遗传来的,所以我们见过很多父母说,我们很积极,怎么我们的孩子这样呢?成长型思维并不遗传,它是靠教育出来的。所以,当这个父母是成长型思维,但他不懂得教育的原理的时候,他依然可能会不断地去夸奖孩子聪明,夸奖孩子的天分,所以我们要学习一下,我们得去看看怎么样夸奖孩子努力、尝试的方法。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培养出一个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呢?最重要的是两点。

第一点,要关注成长而非天赋。天赋并不重要,就算有细小的差别,但它并不重要。

第二个,可以批评,但要进行建设性批评。批评不是侮辱他,批评不是恐吓他,不是吓唬他,更不是动手打他。批评是建设性的,跟他一块儿商量怎么样做能够变得更好。

这两点归结起来是一回事,叫作不要评判而要去教导。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大量的父母会出现的情况,是用最差的方法去求最佳的结果。

什么叫作用最差的方法求最佳的结果呢?大量的父母有一个执念,说“我的孩子怎么算成功,考上清华北大才算成功,别的都不算”,所以,他根本不去顾念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他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自己想在哪方面努力。不管,你考不上这学校就不行,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的父母。

当一个父母用这样的固定型思维去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想追求的是一个成果,但是这个方法是最糟糕的方法。

那么,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呢?是温和的充满着成就感的环境,还是有足够挑战的环境?

研究的结果是,要给孩子高标准的教育环境。

在一个贫民窟的学校里,有一个老师去给他们教阅读。美国阅读是个很大的问题,很多孩子根本就没有阅读能力。老师要求他们要读《麦克白》,要读莎士比亚,读《双城记》,读《简爱》这样的书。

后来,这些孩子的阅读成绩得到了大幅提高,他们比城里的那些公立学校的孩子们的成绩还要高。孩子们会有充分的潜力去发展,所以当你给孩子足够挑战性的教育环境的时候,孩子才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因此,成长型思维不意味着减少他的挫折,不意味着不批评,更不意味着永远是和风细雨。但是关键点在于,你所专注的点,是他此刻的状态、对他的评判,还是方法和努力的过程。

这里有几个需要强调的地方,有一种叫作虚假的成长型思维。

什么叫虚假的成长型思维?比如说,他把所有的优点就叫作成长型思维,只要自己在生活中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亮点,他说这是成长型思维。他没有抓住成长型思维的核心,他只是思维积极,但它未必是成长型思维。

第二个,只关注努力。成长型思维是说努力很重要,但是努力并不是全部。如果一个人只认为努力很重要的话,孩子无论做了什么事,家长只需要说你没下足够的功夫,你需要再付出更多的努力。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个,孩子需要的是帮助。怎么努力,这才是成长型思维所需要去关注的重点。

第三个,就是有的人会说,“我有成长型思维”。为什么?因为我跟孩子讲说你可以做任何事。这句话说多了,你会发现,它就变成了一句心灵鸡汤。孩子们尝试了一下,发现根本做不了任何事。所以,这样的话对孩子其实没有特别好的影响。合理的方法是帮助孩子去发现他的优势,然后鼓励他不断地努力尝试。当他能够学会说,“通过努力,才可以去做我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他才能够真正地建立成长型的思维。

那么,这件事情到底难不难呢?帮别人建立成长型思维或者帮助自己建立成长型思维到底难不难呢?

世界上所有好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说难也不难。不难到什么程度?

作者在哥伦比亚大学讲课,她说,有时候就只是把这个词告诉了孩子们,都会出现很大的改变。她收到学生的来信,说:“我真的特别特别感谢你,这是我在哥伦比亚学的最有价值的一门课程。我原来从来不觉得自己有机会写作,我一直想当个作家但是我不敢写,我怕被别人嘲笑,但是当我学会了这几个词以后,我现在开始写并且开始发表文章。”这样的奇迹都会出现,只是因为听说了成长型思维,所以它看起来并不难。

但是,你如果说它真的不难,它也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有很多根深蒂固的固定型思维的人,你会发现他努力了一段时间就回到老路上去了。这个跟我们之前童年的经历,心灵所受过的伤害所沉淀下来的那些习惯是有很大关系的。

那么,有没有具体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就是作者会经常的开研讨会,在班上跟孩子们开关于成长型思维的研讨会。实际上讲的更多的是,我们说的《刻意练习》里的内容:让孩子参与到对于脑科学的学习。

当大量的孩子学习了脑科学以后,知道原来大脑可以成长,原来大脑的神经元可以产生更丰富的连接,大脑可以变得更加聪明,这时候孩子们才更有信心去改变自己。

有的孩子上完脑科学的课竟然会哭,原因就是他觉得,以前自己是一个笨孩子,几乎已经放弃了,但是学完脑科学,知道原来我也有机会学会脑科学参加研讨班。

然后放下自我,这是最难的部分。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学会放下自我,像佛陀那样说“无我”,有什么丢脸不丢脸的;像孔子那样说“行所当行”,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时候你会发现,很简单。但是这件事情本身特别难,因为我们的“我执”是那么重。

那怎么才能够放下自我,这里边有三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叫作接纳。当你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固定型思维的想法的时候,不要着急批评自己。你一下批评,你就出现固定型思维了,或者他出现固定型思维了。你一批评自己,其实又陷入到固定型思维当中去了。要意识到:我体现出了固定型思维,接纳,我知道我有这个问题。

第二步,觉醒。我们很多人经常讲的觉察力,就是你能不能够感受到自己此刻的思维模式。有觉察力,接纳才会有效。

第三步,行为。你要去做一些行动,做些行动去逐渐地改变。

如果让我再加一个建议的话,就是寻找亮点。寻找亮点是改变自己最有效的方法。

我听过特别多的书友见到我就说:“樊老师,我听书的时候觉得特别好,为什么过了一个礼拜我又不行了?”

我们的关注点都在于,我不行,我回去了。学东西往回走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什么东西一学就会?所以,最有效的能让自己进步的方法,是你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我学了,最起码在这一个礼拜里,我试了这么几件事,我进步了。这就很好。哪怕有一大半退回去了,我下个礼拜再来。

寻找亮点不仅仅能够解决组织变革的问题,也能够解决我们自身学习进步的问题。

通过这么一本书,让我们知道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有着这么重要的差别,希望大家能够努力地觉醒自己,成为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成为一个好的家长、教练、老师。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 Posted in: Career

- Tags: ,

0 条评论 ,4,467 次阅读

发表评论

  1. 既然来了,说些什么?

Top